讲个大家乐的事情,在资本市场日内做T,一直做一直赚,最终都败在杠杆上。
说到杠杆很多人认为不就是融资融券吗?那可没这么简单。
2015年冲顶期间,融资余额拆借不到款,融券没有热门股。
然后就是当冲手续费高出一截,
牛市还好,
熊市一路卖一路捡,最后出了的资金又被超跌股锁住。因为你要还券补券保持担保比例,证券公司不认你总账户,只认你担保品。
正因为这样,那些高净值的绩优股,肯定都给扔了,所以这波牛市很多
投资者没吃着,因为像三一重工连续上涨做价,另外品种反向下跌,操作过来就是跌多股多,涨多股少,平摊后余钱又得维持个股担保品的均值,因为如果破价或者逾期,证
券商直接会给你抵扣掉份额,根本不给你满意价格,就像中石油一样。
所以很多券类都持有高
分红股息的品种,类似高速钢铁,而钢铁跌多惨不用说了吧,仅仅供给侧改革那波冲了回,后面全是先卖后买的反t,然后到了现在行情,疯一样冲洗,甩开五日成本,过于急促也让人很难做。
再一个影响严重的是
退市新规,暴雷股很多都是融资融券标的,这些玩意儿是真赔钱啊,融资融券的品种一旦利空,证券商立马就清空,股价反应非常快,能卖赶紧卖,后面再买回都不迟,因为券商风控在那,断魂一字跌停都是他们席位打出来的,券商账户不是银行账户,特别是信用账户,只要到期能填款,中间发生什么事情都没有回溯追究。
因为抢单搞事的太多了,所以市场上传言有机构花一个亿买欧美量化资管软硬件设备的消息,或许也是真实存在的,只要碰上大牛市,多少投入都能收回。
那些说投资学,什么ROE的价值理论,在程序逻辑只是停留在
选股上。
光大乌龙指事件后,那些漂亮50都在其中,沿用的仍然是股灾救市的策略,所以某些官员才讲股市有泡沫。
可真正的泡沫应该是技术的滥用,等
散户都用上条件挂单和指标选股后,那才是真正风险的到来。
总之现在股市,还挺健康的,至少每天缩量仍然有起色,波动慢慢起来,市场会循序炒热,直到开始爆发,最后才形成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