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对于众多
股民来说,是无比伤心的一周。各大指数连续下跌,不断创出新低。
今天,
上证指数盘中跌至2837.14点,创下2016年6月以来新低;
上证指数走势(2016/6/27—2018/6/22)
创业板指跌至1506.62点,创下2015年1月以来新低;
创业板指走势(2015/1/27—2018/6/22)
中证500盘中跌至5017.51点,创下2014年11月以来新低。
中证500走势(2014/11/26—2018/6/22)
每当股市创出新低,就有人喊着要
抄底。是啊,谁不想抄到底啊,那么现在是不是底呢?
我们不知道,也不认为谁能知道,但我们可以看看
A股历史上的底都长啥样——历史不会重演,股市却总重复着相似的剧情。
1、底来的时候悄无声息每一次底部的到来,都悄无声息。以离我们最近的两次
市场底部为例,就连专业的
券商、敏锐的财经媒体都没有捕捉到底部发出的讯号。
2016年1月27日上证综指盘中走出新低2638.30点
翻了翻当时的券商研报,海通证券在《A股见底了吗?》中认为要到3月份才能看清方向:现阶段来看,在政策信号和市场预期都相对紊乱情况下,未来尚要到3月份才能看的清方向。万一最悲观的情景出现,如
美联储3月
加息、
人民币汇率失控,或是去产能压力很大导致经济下台阶,那市场也可能继续往下去寻找台阶。
国金证券在《冷就是冷,御寒为主》中提出市场下跌趋势不会改变:在没有明显的政策转向或其他积极因素出现之前,市场既有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我们仍建议需以控制风险,谨慎操作为主。
而财经媒体都还处在熔断暴跌的恐慌中。《A股领跌1月全球股市,有望冲刺“史上最惨月”》
2013年6月25日上证综指盘中走出新低1849.65点
次日(6月26日),券商研报对后市的依然不乐观。
华泰证券在一篇名为《探底回升市场大幅波动》的研报中,建议降低仓位防范风险:多重压力促使市场近期将维持弱势。但是,大跌之后市场累计了较大的反弹能量。
投资者可趁技术性反弹阶段,减少投资仓位,防范后市风险。
东兴证券在《A股投资研究周报》中认为,抄底的时机尚未到:暴跌有利于市场风险的释放,但促发市场向上的因素还难以看到。利空因素的持续发酵使得当前市场仍不是抄底的时机,总体上,市场当下仓位重于结构,每次反弹将形成减仓的重要契机。
财经媒体的“口风”也依然谨慎,小伙伴们可以感受一下这些标题:《价值中枢已下移抄底需谨慎》、《99点长下影能否止住大跌?技术派:这里只是一个短期底部》。
2、熊市不言深,底究竟多深?底部较前一阶段顶部跌幅超50%;从顶部到底部的探底时长约为2年。
先来看看A股。A股27年历史上,共出现6个大底:
1、1994年7月29日上证综指325.89点
2、1996年1月19日上证综指512.83点
3、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998.23点
4、2008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1664.93点
5、2013年6月25日上证综指1849.65点
6、2016年1月27日上证综指2638.3点
这6个大底有多深呢?直接上数据:
A股历史上六次大底,较前一顶部平均跌幅为59.05%。
跌幅最大的是从1993年2月16日的1558.95点到1994年7月29日的325.89点,跌幅达79.09%。
跌幅最小的是2009年8月4日的3478.01点到2013年6月25日的1849.65点,跌幅达46.82%。
平均探底时长(从顶部到底部的时间)为504个交易日,约2年的时间。
最漫长的一次探底是从2001年6月14日的2245.44点到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用了957个交易日,约4年。
最快速的一次探底是2015年6月12日的5178.19点到2016年1月27日的2638.3点,仅用了156个交易日,约为半年多的时间。
觉得A股历史太短?没关系,我们再看看有46年历史的日股日经225指数和88年历史的
美股标普500指数。
日经225指数日经225指数收盘价
1970.01.05-2018.06.21
日经225指数从1970年1月5日推出,至今48年的历史中,有5个大的底部:
从日本市场看:5次底部较前一顶部平均跌幅为-53.73%,5次探底平均时长为560个交易日。
标普500指数标普500收盘价
1927.12.30-2018.06.21
标普500指数从1927年12月30日推出,至2016年1月26日的88年中,有6个比较大的底部:
从
美国市场看:7次底部较前一顶部平均跌幅为-51.65%,除87年急跌外,从阶段顶部到底部的探底时间平均为496个交易日。综合A股、日股和美股的历史数据,股市底部较前一阶段顶部的跌幅平均在5成以上,从顶部到底部的探底时长在2年左右。
3、底要磨多久?短则半个月,长则近4年。
我们将底部点位+20%定义为底部区域。举个栗子,1000点为底部,1000点—1200点即为底部区域,指数第一次进入和最后一次离开底部区域的时间间隔即为底部时长。这段时间也被形象地称为“磨底”。
来看看A股历史上5次大底所在的底部区域都有多长吧:
最短的底部区域仅仅持续了8个交易日,最长的一个底部区域(1849.65点—2219.58点),从2011年12月15日至2014年8月4日,持续了637个交易日,3年零8个月。
而最近的一个底部区域(2638.30点—3165.96点),从2015年8月25日至2016年11月10日,持续了294个交易日。
底部有啥特征?1、成交量较前期顶部萎缩70%以上;
2、A股整体盈率(PE)均值14.46倍,市净率(PB)均值1.74倍;
3、
股票型
基金募集规模均处于低位。
虽然底部都是事后发现的,但从成交量、估值、基金募集规模等数据上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
1、成交量底部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大幅萎缩。从6次大底的成交数据可以看出:底部的成交量较前期高点成交量大幅下降,平均降幅为71.33%。探底过程中,成交量呈逐渐下滑态势,底部成交量较之前90个交易日平均降幅为32.14%。成交量一般先于指数探底。
2018年6月22日,沪深两市成交量2993.07亿元,较5178点(2015年6月12日)时的成交量下降84.77%;较3587.03点(2018年1月29日)时的成交量下降46.10%;较之前90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均值下降29.70%。
2、估值市场探底,估值也一路下降。6次大底的A股整体市盈率均值为14.99倍,市净率均值为1.77倍。
截止2018年6月21日,A股市场整体市盈率为16.00倍,市净率为1.71倍,市盈率略高于历史底部的平均水平,而市净率低于历史底部的平均水平。
3、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市场在底部时,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也遇冷。2005年以来4个市场大底所在月份,2005年6月和2008年10月没有股票型基金发行,2013年6月发行2只,平均募集8.16亿元,2016年1月6只,平均仅募集2.80亿元。
4、底部该买啥?跌幅深的个股、低价股都是不错的选择。
说了这么半天的底部,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在底部区域买入,静待市场上涨,然后赚钱。
那么面对3000多只个股,应该买哪些呢?通常有这么几种思路:
1、买股价低的。
2、买估值低的。
3、买跌得最狠的。
4、买最抗跌的。
那种最优呢?有数据有真相:
我们按照以上4种思路,做4种股票组合:
组合1:底部时股价最低的10只股票。
组合2:底部时估值(PE)最低(剔除负值)的10只股票。
组合3:前一高点至底部跌幅最大的10只股票。
组合4:前一高点至底部跌幅最小的10只股票。
来看看在大盘到达底部时,买入这4种组合后1年时间的收益情况:
注:组合表现为10只股票的平均涨跌幅,红色表示战胜大盘
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楚看到,组合1(底部时股价最低的10只股票)在A股6次底部后1年时间的表现始终较好:平均涨幅158.00%,平均跑赢大盘89.74%。
在底部时买低价股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此外,组合3(前一高点至底部跌幅最大的10只股票)表现也不错:平均涨幅128.31%,平均跑赢大盘60.05%。
这就是所谓的“跌得越狠,涨得越猛”吧!
熊市不言底,抄底需谨慎。
“一把梭”容易抄在半山腰,然后在漫漫熊市中备受煎熬,最后在
牛市来临前割肉离场。
如果你想抄底,我们建议用定投的方式。好处有二:
即便市场持续低迷,亏损的相对幅度和绝对金额都要小得多,更易坚持;市场出现反弹或反转,收益更高。因为定投在底部区域捡了更多便宜的基金份额,摊低了投资成本。
本文来源:融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