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揽子蓝筹股被纳入MSCI指数之后,
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愈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
港股市场近期频现题材股闪崩现象,揭示出题材股的脆弱性。题材股往往容易与成长股混淆,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题材股和成长股之间的差异。
题材股和成长股往往有类似的故事起点,公司业务切入具有广阔市场的产业,预期未来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但两者的区别在于,经过最初的产品研发阶段之后,题材股并没有可持续的销售数据支撑,而成长股则具备可持续的销售数据支撑。我们以科技股居多的纳斯达克市场为例,就可以发现题材股和成长股之间的明显差异。
StemCells是一家著名的干细胞公司,同时也是20世纪90年代即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老牌科技股。由于干细胞领域属于前景广阔的医药朝阳产业,同时StemCells公司在全球干细胞领域位居龙头地位,因此从1999年至2009年,无论
美股市场如何颠簸,该公司股价始终呈现阶梯式上涨态势。有意思的是,StemCells作为科技型题材股,其市值管理手段也是频繁的股本拆细和产业购并,以此吸引投资者关注。即便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高潮阶段,StemCells股价也高达350
美元/股,市值更有2000亿美元之巨。但到了2016年,在美股蓝筹指数呈现大
牛市的背景下,StemCells股价却跌至0.56美元/股,几近破产。原因很简单,StemCells经过十几年的研发购并,销售金额仍然寥寥无几且业绩亏损,这就是题材股华丽外貌背后最本质的软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成长股的典型亚马逊,这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在纳斯达克上市,两者最初的市场表现可谓不相上下,在销售业绩尚弱的初期,StemCells的股价表现还曾长期优于亚马逊。但近十年来,亚马逊的股价则一直呈现出稳健攀升态势,两者股价分化的起点也是两者销售数据分化的起点。2001年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亚马逊股价曾从106美元/股跌至3美元/股,此时贝索斯提出了成长股的折现现金流估值法DCF,即以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来估值,同时通过与公司维持较小的股本这一做法进行搭配,亚马逊可以回馈股东更多价值。DCF估值法听起来比较拗口,简单说就是以企业持续增长的正现金流作为估值基础,同时尽量维持股本不扩张,以此估值来支撑亚马逊市值的不断成长。亚马逊虽然业绩长期微利甚至亏损,但其正现金流却是持续高速增长的,因此亚马逊既不需要股本融资也不进行股本拆细,庞大的正现金流对应着较小的股本,这就是亚马逊股价不断递增的估值基础。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题材股和成长股虽然可能都有着类似的故事开局,但最终的分化取决于可持续的销售业绩增长,这是投资者辨别题材股和成长股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