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情况下,
股票的价格都会在某一多空相对平衡的区间内徘徊,随着股市整体趋势的演变而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其多空平衡区的空间。
当增量资金对个股施加作用时,股价就会偏离其多空平衡区,从而产生质变。
当主力资金已经完成建仓,就会推高股价,便于将来高位派发
出货;而当主力资金还没有充分建仓时,一般会采用打压震仓的方法,便于逢低进货。
当一只股票已经到了跌无可跌的境地时,仍然在遭到肆意的打压,这时做空的动力来自何方,空方的动机何在,实在值得我们反思。有时主力资金的刻意打压行为往往能从反面揭示个股的
投资价值,从而给投资者提供最佳的建仓时机。主力资金的刻意打压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移动成本分布。主要是通过对移动筹码的平均成本和三角形分布进行分析,如果发现该股票的获利盘长时间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短时间内没有什么获利盘,股价仍然遭到空方的肆意打压,可以断定这是主力资金的刻意打压行为。
均线系统与乖离率。股价偏离均线系统过远、乖离率的负值过大时,往往会向0值回归,这时如果有资金仍不顾一切地继续打压,则可视为刻意打压行为。
成交量。当股价下跌到一定阶段时,投资者由于亏损幅度过大会逐渐停止交易,成交量会逐渐缩小,直至出现地量水平。这时如果有巨量砸盘或者有大手笔的委卖盘压在上方,股价却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表明这是主力资金在恐吓性打压。
走势的独立性。如果大盘处于较为平稳的阶段或者跌幅有限的正常调整阶段,股价却异乎寻常地破位大幅下跌,又没发现任何引发下跌的实质性原因,则说明主力资金正在有所图谋地刻意打压。
很多时候,我们在行情的初期分析和判断出大盘的走向,但行情结束时,自己的资金账户不但没有盈利,反而还出现了亏损。不论是汇市、股市还是期市,常听一些朋友讲,我在什么什么时候就看出来走势要怎么怎么,可惜我出货太早了……
看准行情并不难,因为涨和跌就两个方向,瞎猜都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但将对走势的分析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在投机市场中,技术固然重要,但人的心理比技术更为重要。从分析预测行情到通过操作把行情转化为自己的盈利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次波动牵动着我们的心,从开仓到平仓,会有数不清的
短线震荡的诱惑,很少有人能抵抗住诱惑和压力,最终达到获利目标。
任何行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论是单边行情还是震荡行情,反复是难免的,我们都希望能规避这种反复,甚至通过这些反复扩大利润,但在这种震荡和反复中,只 要做错一次节奏,后面可能就是连续的操作错误,会因为局部的判断失误而断送自己的整体操作。
短线操作可以使你的利润最大化,也可以使你的利润最小化甚至亏 损。如果看准趋势的方向,耐心持有手中的头寸,不论是单边趋势还是震荡趋势,你的盈利可能达不到最大化,但绝对不会是最小化。减少操作可能会减少盈利,但更多的是减少了失误。
股票大师杰西利沃默尔在他的《股票操作手回忆录》一书中有一句话令人刻骨铭心,他说:“我们巨大的利润是等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