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每一次的调整———尤其是中级调整,
投资者都要面对调整究竟何时结束、底部是否已经水落石出作出判断和选择:抄,还是不抄?抄对了底,将会捧回可观的利润。但抄错了,抄早了,亏损同样会令你一颈是血。 笔者在中国股市早期曾笃信技术分析及自恃棋高一着而热衷于寻底
抄底,是个不折不扣的抄底派。期间不俗的成绩固然堪可一数,但上了大当的事实确实不少。要算起抄底帐来,且不说失多于得,恐怕也只能说是扯平。其后细细地回顾、总结、咀嚼、体味出来一些老而益新的道理,对抄底有了另一种认识。
抄底的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风险和收益的比较与选择;二是调整的策略与操作,后者先从前者派生出来的,为前者决定、并受前者所制约。
股市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赚得多一些、就要做好输得多一些的心理准备,这就是股市上常说的风险收益比:风险小收益少,风险大收益大,两者呈正相关。不要幻想风险小收益大,鱼和熊掌不可赚得。
调整的底部就是一个集结了大风险大收益的区域,这也正是抄底者趋之若鹜的“
黄金谷”。但是,抄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后诸葛亮容易,事前准确地捕捉难。为了能以火眼金睛及时发现而抄之,股市大师们发明了种种寻底测底的技术工具:如波浪理论中的ABC和下跌5浪、动力指标的底背驰、价量理论中的阶段性地量与循环周期中的波谷等等。然而上述工具又有诸多变数:下跌5浪可以延伸,底背驰之后又有双底背驰、三底背驰,地量之下还有地量,循环可以后移———再加上中国股市常见的主力运用权重指标股打压的因素,于是本来以为十拿九稳、颇有把握的,又变得不明确起来,抄底遂成为难事。
股海深浅莫测,从来就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工具帮助我们百分之百地回避风险。这时候,树立一种“以屈求伸”、“后发制人”的投资理念就是必要的了。你必须明白并坚信:底只有一个,最低价也只能有一个,你能抄对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在此之前你抄的任何一次都是错的。亦即是说,你即使抄对了,机率也极低,而且必须以此前你多次的错误作为代价,风险与收益之比是明摆着的。既然如此,你何不立足于宁可错过、不可过错的原则之上,遵循老子“不为天下先”的古(股)训,放弃抄底的打算,待底部清楚确认、升势已趋明朗后再介入呢?这样做,你虽然肯定会少赚了一截,但却避免招致不少损失的错误,两相衡量,并不见得一定吃多大的亏。何况股市的输赢不看一时一役而在长远,“少赚不赔”、“积小胜为大胜”,不也是炒股的一种境界吗?
可见,股市投资理论中提倡中级调整中以不参加调整为原则,操作方面多看少做,是有它的道理的。运用于抄底时,就是不参加抄底;如一定要抄时,也只能浅尝轻试,注意不要轻易满仓———尤其是过早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