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历史永远不会简单重复,它只是不断押韵。只有多阅世事,才会越发明白这句话的珍贵。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则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曹刿论战,说的是春秋时鲁国将军曹刿大破齐军的故事。其中有一段经典的场景,齐军开始擂鼓攻击时,曹刿按兵不动,直到齐军擂鼓三次,曹刿才下令出击,大破齐军。
战后,鲁庄公问曹刿何以取胜,曹刿答曰:战场上擂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军队的士气会随着战争的延续不断消耗。我静待齐军消耗士气,最后以鲁军一鼓之气攻齐军三鼓之竭,所以才赢得大胜。
其实,类似的世间大势需要不断演变才能穷尽、达到极致,最好的时机要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才能到来,这样的事情不断在中国历史上重演,只是许多故事没有《左传》中的这篇《曹刿论战》这么为人熟知罢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勾践卧薪尝胆、积攒力量之后,准备讨伐吴国,大夫逢同以当时越国虽然复苏、但吴国仍然强盛阻止了他。三年以后,吴国杀伍子胥,勾践又准备开战,范蠡却仍然以时机不成熟阻止了勾践。
直到又过了一年,吴军北出讨伐中原、国内空虚,勾践再问范蠡,才定计伐吴。结果,天时地利人和,越军一战大胜,由此开始,七年之后尽灭吴国。
而在此前数百年,《史记》的另一篇文章《周本纪》中,也记载了如出一辙的一则故事。商末,纣王无道,天下怨恨,周武王于是观兵孟津,诸侯不约而来的就有八百家,大家都想讨伐纣王,但是武王仍然觉得实力未集,班师而回。
直到两年以后,纣王越发残暴,杀比干、囚箕子,商朝大臣许多投奔周国,武王才帅军伐纣。纣王发兵七十万,双方大战于牧野,商军人心尽失、倒戈而战,周军一战大胜,遂开辟周朝八百年江山。
从历史上不断重复的一个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一个重要的机会,一定要经过时间不断的酝酿、不断升级,才会到达顶峰。而在
投资上,我们也一再看到,最大的投资机会、最大的泡沫风险,一般也都会经过几轮的酝酿,才会一步步达到顶峰。
当一个高估值的泡沫市,开始从估值的巅峰下跌时,我们会看到它一下就跌到底吗?一般来说不会,我们会看到几个去泡沫的步骤依次上演。
首先,是高杠杆的杀跌,然后是过高估值的下挫,然后市场开始大面积恐慌、那些没有杠杆的投资者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持仓,然后即使市场的估值已经回到合理水平,投资者也会因为之前太过惨烈的杀跌而远离这种资产,同时由于价格下跌造成的基本面下挫也会反应在价格上(比如股价下跌导致大股东质押
股票能力下降、难以进一步支持公司发展),资产的估值开始低于合理水平,最后经过在低估值上艰难的磋磨,市场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后,真正见底。
而当一个极度低估的市场开始反弹时,我们一般也不会看到价格一步涨到位。首先是
价值投资者不断的买入导致估值从低位回升,然后趋势投资者开始跟进、价格趋势形成,然后随着传媒的宣传报道,更多的投资者开始加入市场,同时价格上涨导致资产基本面因为某些反身性的因素变得更好看,然后市场进一步泡沫化,等等等等。
最后,当市场的估值已经达到极度非理性状态时,大众已经相信这种资产就应该变得很贵,全然不顾这种资产曾经很便宜的事实:恰如今天一线城市有些核心楼盘的出租回报率已经只剩1%左右,而十七八年前,同一座城市的房屋出租回报率普遍在8%左右一样。
所以,投资的舞步,恰如两千多年前曹刿所描述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真正大的趋势、大的时机,都要在不断等待、不断消磨、不断酝酿之后,才会真正来到。但是,一旦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其带来的回报,会胜过一般的机会十倍百倍,从而让聪明的投资者鹤立于市场之中。